立足新时代,管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构筑国际学术高地,培养尖端领军人才,建设特色高端智库”的学科定位。学院全体师生凝心聚力谋发展,在党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党建引领篇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扛牢立德树人政治责任,持续推动“一融双高”,促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入选安徽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决策科学与信息系统技术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党支部获批安徽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学生支部获批省级“研究生样板支部”。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1人入选全国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2人获安徽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3人获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获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以学科带头人杨善林院士团队多年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攻关为素材,拍摄教育部2023年高校党组织“铸魂增智育新人,正风促干书新篇”示范微党课。拍摄《习近平论高等教育》《习近平论科技创新》《习近平的学生情》系列视频,制作诺贝尔奖系列、超级工程、世界一流大学科教视频,建设教师和研究生工作室思政文化墙,设立党建读书屋,实现理论学习素材多元化。
二、人才培养篇
坚持扎根于中国管理实践,深度融合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信息时代的领导者和管理精英。以培养学生“洞察力-创造力-领导力”为导向,以课程改革、教材编著、协同育人、项目牵引和五育融合为抓手,创建了“基础+专业+交叉”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弥久常新的高水平高质量教材体系,“小核心、大协作”高水平师资队伍,科教融合集成实践体系和“主体性+场域化+价值感”三维育人模式。
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人,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连续5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教材团队入选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通过AACSB商科教育认证,成为中国内地第49所通过AACSB商科教育认证的院校。
在“互联网+”“挑战杯”“电子商务三创赛”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A类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学生在POM、MISQ、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在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美国PCT专利10余项。1人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人获评安徽省“十佳百优”大学生、64人获安徽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学院坚持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培育一流教师团队。新增国家级人才11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三、科学研究篇
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深度融合的学科特色,形成了“向未来看,往实里做,朝尖端走,望顶峰攀”的科研文化。
新增“智能互联系统的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数据科学与智慧社会治理”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空天系统智能管理”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网络空间行为与管理”、“数字经济与智慧企业管理”、“能源环境智慧管理与绿色低碳发展”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6个。
围绕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能源环境、数字商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承担了数字化航空发动机研发过程管理、潍柴自主工业软件规划、新能源动力电池数数智化运营平台等重大横向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ManagementScience、MIS Quarterly、IEEE Trans.、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级期刊,构建了“高校总体牵引、企业跨域协作”的大科研组织模式。
在卫星智能运控管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以及成思危全球奖、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科技奖励。“人机协同的智能移动微创腔镜系统”获评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最具领先性科技成果”。
四、社会服务篇
学院积极实施科研成果转化,深度参与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运营协同平台的建设。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得到中国航发集团的高度认可。主办《工程管理科技前沿》《运筹与管理》2种学术刊物,推动学术传播,引领学术发展。围绕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和疫情防控,向党和国家提交政策建议,获中央有关领导批示。
五、文化传承创新篇
学院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我们拥有共同的事业”学院文化和“向未来看,往实里做,朝尖端走,望顶峰攀”的科研文化。通过央视《开讲啦》栏目等平台讲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积极参与组织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编纂工作,引领学术发展,推进科学普及,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化传承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回望奋进路,启航新征程。学院现已实现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的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三个总体情况均被评为第一档“显著”,并成功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3年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期评估达到预期目标。
面向未来,管理学院将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齐心协力、创新发展,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己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用实际行动向校第九次党代会,建校八十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