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工大何为”——合肥工业大学交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答卷

日期:2023-10-07 信息来源:新华网

召开汽车行业校友论坛,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举办资源与环境学科发展论坛,谋划相关学科群内涵建设再提升……

在建校78周年校庆日即将到来之际,合肥工业大学紧扣“教育强国,工大何为”这一主题,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成果转化等中心工作,树立新风尚、新气象、新面貌,全力开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这个暑假,我们整个团队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在复杂动态场景下进行学习。”近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上,该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郑彩明带领团队夺得机器人任务挑战赛一等奖。

“一生一项目”“一生一比赛”,这是合肥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生动场景。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合肥工业大学始终以“工业报国”为己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

通过构建并持续优化“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和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集成体系,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合肥工业大学形成了“两个课堂”深度融合,“两张成绩单”相得益彰的“五育并举”育人新体系。全校青年学子都能像郑彩明一样在高水平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中锤炼科研本领、提升综合素质。

在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郑磊看来,大学生应该在创新意识最强的阶段发挥智慧,将知识学习变成能力培养,学校要通过项目式学习推动创新型科研,培养真正懂创新、会创新、爱创新的人才。

为此,合肥工业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校友资源,与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实践“产教融合、教研一体、协同育人、联合攻关”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既为企业发展培养留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高水平创新性人才,也为毕业生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打牢基础。

近五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共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974项,学生共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9136项,其中国际级奖励648项、国家级奖励2705项目,实现了在校生创新创业项目及比赛全覆盖。学校毕业生70%以上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国家重要行业,70%以上进入各类500强企业。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密码,“千人一名领军人才”,已成为该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响亮品牌。

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近日,安徽省公布了《关于2022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合肥工业大学共有35项成果获奖。其中,该校科研团队围绕重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4项。

在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合肥工业大学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产出更多高水平原创性成果,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学校创建了新兴交叉学科“工程管理与智能制造”,在智能制造工程管理、医疗健康管理、智慧能源管理等多个交叉研究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学科不断争先进位,9个学科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涵盖了机械、电气、自动化、土木、建筑、仪器、管理科学等一批优势学科的“工程科学”学科排名全球前千分之一,形成了“高原之上筑高峰”的学科发展态势。

合肥工业大学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紧紧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发展领域,积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承接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基金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等连续多年稳步增长。

在“双一流”建设目标牵引下,学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竞相涌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合工大智慧和力量。

成果转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蜂巢”般舱体外形、270度无遮挡视角、一体化设计的智慧家居……在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当天, “新一代科技住宅智慧文旅舱”正式发布,这是该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新成果。长期以来,合肥工业大学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践行“四个服务”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实际需要,探索实践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新模式,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合工大方案。

该校主创的需求传导型政产学研用“合工大模式”,实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从点对点、碎片化到有计划、有组织的转变。在该模式下,学校和政府通过设立产业引导资金,摸底调研、总结梳理出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并传导回学校科研一线,以招标立项、揭榜挂帅等方式汇聚匹配度高、胜任力强的专家团队联合攻关,实现了地方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主体协同、战略协同和目标协同。

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安徽省内外多个地区得到创新性复制推广,每年设置的产业创新引导资金规模超亿元,并与当地的产业结合拓展出各具特色的新形式,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据统计,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学校已与50多个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了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服务地方主导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数百家。该校在安徽省“揭榜挂帅”的9个项目中牵头主持了4项,位居省内第一。2022年,学校输出技术合同数、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数、省内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数均位居在皖高校第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学校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系统、智能装备、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工大智谷”,打造教师不出校门即可创业的生态圈,积极孵化转化学校创新性科研成果。通过建设“工大智谷-合工大智能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级贯通的企业孵化成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推动孵化企业发展壮大,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赛道新机遇,合肥工业大学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工业报国’使命担当,持续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实际行动更好回答‘教育强国,工大何为’的时代命题。”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于祥成表示。

原载于新华网2023年10月5日

原文链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2077559a29f267876c813aa414dd5ba2&timestamp=59441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